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DRG 有感: Doctor Retired Game

如果有一天,
老闆與你一起去速食店用餐,
狡猾的他掏出一百元,
要你幫他買雞腿堡,玉米濃湯,薯條,可樂。
另外還要你“找錢”,
你該怎麼辦?
你說這樣的情境很熟悉?
沒錯!這是不久前麥X勞的廣告內容,
所以最完美的解決方式就是買個“超值餐”,
一次滿足所有的願望還可以找一塊錢。
老闆開心,你也達成任務,
但真是如此嗎?
如果你點過速食店的超值餐,
你或許會發現到,
所謂的“超值餐”裡,
濃湯,漢堡似乎小一點,
薯條,可樂也少一點。
你所付出的價值不變,
當然你所獲得的實質商品也不會更“超值”。
如果你真的買了“超值餐”,
你那狡猾的老闆可能會怪你想餓死他?
責備你虛應故事地買了“兒童餐”?!
委屈的你,
會不會為了不被老闆念到臭頭,
傻傻地自掏腰包滿足老闆所有需求?

『別傻了,我又不是呆子?』
你心裡可能這麼想著。
但我想偷偷告訴你,
你知不知道這樣的劇情,
卻是我們這些醫生時常面臨的窘境,
特別在健保強制全面施行“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Disease direct groups, DRG) 後,
我們可能隨時在每位病患背後敲著算盤,
思索著該省略哪些昂貴的治療,該安排何時出院,
該如何向醫院報告治療超出預算的理由,
該準備薪資表裡被劃掉幾項作為超支醫療的賠償。

所謂“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DRG)
是預算有限的健保局為了節流因應而生的方法,
或許健保局長官們單純地認為把每個疾病定個價位,
讓醫療行為在這樣的給付價格下自由發揮,
期待能避免醫療浪費並減緩逐年高漲的保費支出。
當然健保局如此立意甚美,
但現實情況下,
卻壓縮了醫療發展的進步空間,
在某種程度上也一併犧牲了醫療品質。
更何況我們該如何去定義每項疾病適當的價位?
想像健保局像是只願意付出一百元的老闆,
但卻不知道許多情況下,
我們用一百元買不到最齊全的餐點。

或許你會問醫療是否也有“超值餐”?
有的!只是這樣事實或許會令你難以接受。

經營醫院必須有盈利考量,
當醫院的經營者只能收到健保局的一百元,
為了獲利,各種開源節流之道應運而生。
在醫療耗材上,選用品管不明但成本低廉的衛材料,
在藥品藥劑上,開立效果不彰卻相對便宜的學名藥,
在人力花費上,增加護理師照顧病人數量以減少薪資支出,
醫療預算超額,只好檢討醫生醫療效率不佳請自付盈虧,
病患醫療花費將抵上限,便急於催促病人出院,
疾病嚴重程度預期超額,便鼓勵病患另尋名醫;
國外新研發的材料或技術,
因台灣的廉價給付,拒絕引進台灣市場;
許多行之有年的醫療器材,
也因惡性削價,迫使廠商放棄經營。
成本支出減少雖然使醫院獲利最大化,
表面上病患或許獲得應有的診治,
實質上卻是品質堪慮的醫療濫觴。
這樣的“超值餐”,
你買的下去嗎?

醫生與護理師們,
彷彿是速食店裡的員工,
“客人至上,但獲利第一!”
我們不僅需了解如何替病患尋求“效果”治療,
更必須被強迫學著替醫院規劃“效率”醫療。
如何“請”病患出院,
在經歷過與病患惡言相向的控訴,
見識過病患大罵:『我走這張床就留給你!』的恐嚇,
我只能無奈地感嘆:
“當醫生真的沒有你想的那樣美好”,

曾幾何時,
單純的“懸壺濟世”的理想,
卻染上“囊橐銅臭”的漬斑。
DRG,
原是解決健保財務缺口的錦囊妙計,
會不會有一天成為“DoctorRetired Game”的鳴笛聲?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